“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日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全国人民绘就了一幅美丽中国新图景。
但美丽的愿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还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懈砥砺奋进。当前,在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数据显示,仅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问责1.8万多人。问责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些干部在环境保护中的履责不力。
环境污染,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本应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但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党员干部却没有履行好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今年3月,因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鸿升纸业污染反弹,当地10名干部被问责。在此前的2017年4月至5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就发现并督察了湖南省鸿升纸业长期违法排污问题。但督察结束后,鸿升纸业却擅自通电恢复生产,违法排污。对此,永顺县政府及经信、环保等有关部门,以及泽家镇党委、政府对污染反弹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暗中默许企业恢复生产。
我国虽然有严格的环保审批制度,但有的审批人员审批不严,让一些污染项目一路绿灯。最近,湖北省通报显示: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该省质监系统违规新注册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554台,部分市州环保局违规通过环评批复。无独有偶,江西省赣州市政府原副市长刘建萍,也因违规批准未经环评审批的车间投产,且在企业启动生产时仍未督促完善环评审批手续、建设废水治理设施,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保护环境需要拿出硬功夫,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但有的部门面对环境污染问题,畏首畏尾,整治不力。比如,湖北省农业厅违反规定将斧头湖109个围网围栏养殖证延期,且未积极开展清理整治珍珠养殖专项执法,造成全省湖泊围栏围网养殖和珍珠养殖取缔拆除工作严重滞后。湖北省鄂州市、黄石市阳新县等地相关部门未及时将珍珠养殖工作纳入渔政执法范围,珍珠养殖取缔不力。
可见,干部不作为、慢作为是环境污染久拖不决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党员干部遇到环境污染,抱着事不关己,能拖则拖的态度,有的甚至弄虚作假,以形式主义对待环境保护。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中,普遍存在以文件落实整改、以会议推进工作、以批示代替检查的情况。甘肃省张掖市在约谈整改中避重就轻,有31个生态破坏项目没有纳入排查整治范围;52个违法违规探矿项目中仅有31个采取简单冻结办法,没有制定有效退出机制和保障措施。如此失职失责,怎能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破坏生态环境的背后,权钱交易值得警惕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对于广大干部而言,保护生态环境既是责任担当,更是政治担当、历史担当的体现。但一些地方的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一些地方之所以不重视环境保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错误政绩观影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显绩,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环境污染不要紧,造成生态环境长期为经济发展让路的情况。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指出,河北省一些地方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较为普遍。
还有一些地方,认为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可以放松对环境保护的监管。比如,陕西省渭南市政府竟然违反中央政策要求,印发规定明确每月在渭南市工业园区设立25天“宁静日”,阻碍环境执法。
更有甚者,一些党员干部收了企业的好处,对环境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肆意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背后,很可能都存在“保护伞”,其中权钱交易、利益输送尤其值得警惕。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福建省环保厅原副厅长王国长,就曾利用手中权力和职务影响,为一些朋友承接环评业务、审批环评报告,进而大肆受贿。今年4月,陕西省宝鸡市环保渭滨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吴晓林就因利用职务便利,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小道路洒水降尘等项目中收受贿赂,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作为环境保护的守护者、执法者,一旦收了人家的好处,面对环境污染,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执好法、为人民守护好美丽环境?
加强问责,为环保督察保驾护航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虽持续好转,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5月24日,中央纪委通报曝光了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大仗、硬仗、苦仗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形成政治自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纪律保障工作履职尽责。
“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这个道理在环保督察上也一样。从通报情况来看,有的地方在环境保护上存在侥幸心理,以弄虚作假应付环保督察,还有的喜欢做表面文章。是不是真的整改到位,整改之后有没有反弹,需要“回头看”。对“回头看”中发现整改不到位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形成强力震慑。目前,不少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出台了配合环保督察制度。如,去年海南省纪委下发《关于全力配合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通知》,要求对生态环保部门已经调查核实,按规定需要问责的,要第一时间介入。
其次,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作为,畅通问题线索举报渠道,严肃查处环保意识淡薄、责任落实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对环境污染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更要深挖严查。
此外,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完善有关制度。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按中央模式建立并实施了省以下环保督察机制,31个省份均成立了督察整改领导小组。自启动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全国各省(区、市)已出台或修订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240多项;31个省份均已出台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文件、环境保护督察方案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有了制度,还要严格执行,让制度发挥长效环境保护效能。”江苏省建湖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须卫琴说。
环境就是民生。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生态文明的问责力度越来越大,更多的人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人民群众也会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增添更多的幸福感。(通讯员 肖华)